購物狂買到負債纍纍?教您4招管好銀包!

購物狂是一種心理問題,在香港並不罕見,因過度購物而負債的情況也逐漸成為常態。

Q1. 在香港過度購物成為「購物狂」的情況如何?
A. 當人們過度購物時,往往會造成高額的債務。在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消費水平,以及方便易用的信用卡,也使得人們更容易陷入財困。許多人認為購物是一種消遣方式,可以緩解壓力, 有機會形成了購物狂的症狀。有研究在2017年4月訪問了500位年齡介乎18至29歲的在職成年人,31%的受訪年輕人背負債務,平均欠款額達37,000元,有7%受訪者的欠款更高達50,000元或以上。

Q2. 控制消費小貼士:
A.
1)以現金支付方式代替使用信用卡,或降低信用卡限額或將信用卡交給家人,可有效改善亂買東西的習慣,加強控制自己的消費能力,避免衍伸出債務等新問題及陷入惡性循環。

2)培訓財務管理習慣:學習提高金錢敏感度和財務管理、規劃每個月的支出預算表,有助降低購物衝動。此外,養成記帳習慣,既可以開源節流,又能減少無意間形成的衝動性消費。

3)建立自信、培養興趣及靜觀減壓:部分人因缺乏自信,會透過衝動購物填補自己認為不完美的缺陷,以提高自尊心與自我認同感。因此,學習建立自信及自我價值,可有助降低對物質的依賴。亦可以藉着運動、聽音樂或靜觀減壓等有助釋放內心的焦慮,填補心靈空虛,從而降低衝動消費的意欲。

4)購物狂是一種購物成癮心理狀態,他們可訓練自己買物品時停一停,想想後果,以免後悔和內疚,無需太重視物質,-時的衝動消費只會滿足當下的快感,不會填補內心的空虛。

5)處理內心的空虛,如果同自身的心結/「痛點」有關,若果曾經經歷人生不如意的心結或長久煩擾自己的「痛點」的人們,有可能藉着購物來轉移或逃避處理核心問題,敬請考慮尋找專業的輔導服務去解構核心問題。

研究資料來源: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揭示年輕一代面對財務困境》

文章資料來源: 「拆解女性鍾情手袋之謎」作者:康志敏註冊輔導心理學及家庭治療師,文章在《心活誌》Mind & Life 2022年珍藏號85期P.10 Woman’s Mind 專題故事內的專家Q&A刊載

女人是天生「購物狂」?為何女士比男士較易變成「購物狂」?

購物是現代人的一種消費行為,也是一種常見的休閒娛樂方式。然而,有些女性經常購物,甚至成為購物狂,這是為什麼呢?

Q1. 為何女生成為購物狂的機率比較高?
A. 有很多原因令女性更容易成為購物狂。首先,女性在廣泛層面的購買物品相對重視,對物品的外觀和質量看得較仔細,對品牌和時尚也為之關注,因此更容易受到商業行銷的影響,及注重自己的形象。例如:以女性手袋來說,外出除需要衣服、鞋襪、飾物,手袋也是重要的襯搭,而手袋有不同品牌、品味、價值、又可突顯身份認同感、獨特性、優越感及貴氣,所以可能一個人可以擁有很多不同類形的手袋。另外,女性易傾向於購買美容、保健和服裝等商品。

Q2. 女生成為購物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是什麽?
A. 女生更容易成為購物狂的原因可以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來解釋。生理上,女性的購物狂行為可能與荷爾蒙有關。在月經前期和中期,女性更容易感到情緒波動和壓力,因此更需要釋放情緒。此時購物就是她們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另外,女性在懷孕和哺乳期間,也會因為荷爾蒙變化而增加購物狂的傾向。

心理上,女性在產前產後抑鬱焦慮,有可能影響消費行為。女性在現代社會中,女性扮演著多樣的角色,可以是職業人士,也可以是家庭的管理者和照顧者。這些角色讓女性的壓力更大,也更容易感到焦慮和不安。購物可以成為她們釋放壓力和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以獲取短暫的快樂。

最後,女性在家庭角色位置,較大比數是照顧子女及長輩的家庭核心成員,以致一家人的家庭食用品、老年人、成年人以及嬰初兒物品的購買者。若果說女性較男性為感性,她們受到壓力和情緒波動的影響,便有較大機會用購物也成為她們釋放情緒的其中一種方式,而且她們擔當的家庭位置便更特顯各方面購物的數量和多樣化。

如察覺有購物狂的親友,請考慮尋求輔導心理學家或家庭治療師的協助。

文章資料來源: 「拆解女性鍾情手袋之謎」作者:康志敏註冊輔導心理學及家庭治療師,文章在《心活誌》Mind & Life 2022年珍藏號85期P.10 Woman’s Mind 專題故事內的專家Q&A刊載

經常「碌爆卡」?3大強迫購物症特徵您有冇中?

隨著網路購物的普及和方便性,越來越多人有網上購物的習慣。但是,有些人可能會因為購物而失去控制,導致經濟上的困難和負擔。以下將介紹購物狂的特徵,以及購物行為和健康之間的關係。

Q1:「購物狂」是什麼?
A. 心理學上,強迫購物症(俗稱「購物狂」)是一種成癮行為,患者經常無法克制自己內心的衝動,不考慮後果及自己的財政能力衝動購物,進而導致了財務上的問題。購物狂可能與個體的心理狀態和個人關係有關。例如,購物狂可能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購物是令他們獲得自我安慰的其中一個方式。此外,購物狂可能會試圖通過購物來滿足社交需求或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

Q2:3種「購物狂」的特徵是什麼?
A.
1)浪費式購物:有些人經常有消費的想法,高頻率地購買許多不需要的東西,藉消費獲得快樂,從⽽越買越多,喜好大量購物以至超過自己經濟承擔的能力,甚至被迫失學、失業、破產、盜竊、偷用他人信用卡簽帳、債務危機及家庭關係破裂。

2)無法控制消費衝動:某些人缺乏自控能力,明知自己不太需要大量購買該物品,由於心裏忐忑不安,無懼「碌爆卡」及無空間放置購買物品,仍然無法控制消費衝動,直到完成購買,心情會有片刻舒服感覺,可能回家後又開始後悔及內疚,令到患者經常處於快樂與痛苦的情緒爭紥邊緣。

3)伴有情緒問題:部分經常衝動購物的人可能伴有鬱躁症、焦慮症、強迫症及囤積症。情緒的高低也會令他們有購物的衝動,如強迫症或焦慮症會驅使他們一定要購物,尋找消費後的暢快感及優越感,以消除焦慮,但他們在購物後可能仍不滿足。

4)如果人們曾經沉重傷害,長久未能釋懷,例如:父母離異、童年創傷、長期網上欺凌、親人離世等,他們有可能害怕觸及心中痛處,便盡量壓抑,拒絕將情緒表達出來,或會傾向逃避面對問題,引致累積的困難越積越多,像雪球般越滾越大,直到臨界點。繼而導致有可能借瘋狂購物作為緩解負面情緒及自我調節自己沉重的傷痛。

如察覺自己或身邊人有購物狂的跡象,建議盡快尋求輔導心理學家或家庭治療師。

文章來源:  「孝順女為何變購物狂」. 作者:康志敏註冊輔導心理學及家庭治療師,文章在2017年2月21 日《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

文章資料來源: 「拆解女性鍾情手袋之謎」作者:康志敏註冊輔導心理學及家庭治療師,文章在《心活誌》Mind & Life 2022年珍藏號85期P.10 Woman’s Mind 專題故事內的專家Q&A刊載

孝順女為何變購物狂

孝順女為何變購物狂

現今世代幾乎每兩對夫婦便有一對離婚。離婚對當事人當然影響深遠,然而,對其子女的衝擊也不少。可能因為子女們通常不會表達他們的感覺和想法,所以父母也不能察覺實際狀況,導致忽略或延遲處理其子女在他們離婚後所產生的後遺症。

子女也可能因為害怕觸及心中痛處,便盡量壓抑,拒絕將情緒表達出來。這些子女會傾向逃避面對難題,引致累積的困難越積越多,像雪球般越滾越大。可引致逃學、變成隱敝青年或染上惡習,如吸煙、酗酒等。

阿翠今年十四歲,讀中二,是一個孝順父母的女孩,她與父親關係親密。五年前,母親結識了後父,繼而向其生父提出離婚。離婚後,阿翠在母親的新家庭居住。生父每星期與她見面,直至一年前,生父決定留在大陸工作,甚少回港。

大半年前,母親發現自己的錢不翼而飛,同時看見阿翠經常購買相架,甚至堆積如山。她估計遺失金錢與阿翠有關,無奈苦無對策。近日,阿翠向母親提及自己感到焦慮。

母親明白父母離婚對阿翠是重大的打擊,令她變得心事重重。經過朋友的介紹,她決定尋求家庭治療,希望女兒能重新振作及改善偷竊行為。

家庭治療師先邀得阿翠本人、其生父、後父及母親一起參與面談。母親及生父向阿翠承認過去夫婦臨近婚姻破裂時,他們的爭執使女兒受到困擾,也低估了整件事情對阿翠帶來的負面影響;兩人向阿翠表示內疚及感到痛心。由於兩人婚變,再無法給予女兒一個完整的家庭,他們為此而感歉疚;坐在一邊沉默的阿翠開始飲泣。

阿翠聽到父母所言後,更鼓起勇氣詢問母親是否因自己頑皮而離婚。生父母互相對望,嘆了一口氣,他們意識到原來阿翠一直將父母的離婚歸咎到自己身上。隨後,生父向阿翠解釋,父母因性格不合而離婚,與阿翠頑皮無關。阿翠頓時明白自己埋藏多年的誤會,讓自己長年陷於自責及無助的深淵,將一個虛構的問題越滾越大。

阿翠聽過生父母的説話,立時淚如泉湧,彷彿將自己壓抑於心中多年的情緒頓時釋放,卸下心頭大石。雖然眼前的父母已不再與她一起居住,重拾以往一齊快樂的日子無望,但是總算得到父母明白及接納,讓阿翠開始放下焦慮。父母走到阿翠身旁,輕輕用手安慰她,讓其心情得以平復。

治療師期望深入探討阿翠的偷竊及購買多個相架的行為。阿翠憶述,於一年前,生父送給她一個相架,內裡放了一幅全家的照片。照片中父母恩愛依靠在一起,翠站在他們中間。

阿翠於會面室中剖白在父母離異後的這幾年日子中,她每逢思念生父都有衝動去買相架。至於擺放相片與否,並不重要。阿翠同意治療師的分析,這重複行為的根源是不能與生父見面,藉著購買相架來短暫舒緩對父親的掛念。可惜,最終演化為不能自制地收集相架的行為。

阿翠因為零錢不多,又無法停止購買相架的慾望,本來希望向母親要求加點零用錢,但怕她不允許或忿怒,便挺而走險去偷她的錢。買完相架,暫時可以舒緩她想念父親的情懷,可是隨之而來的,便是偷母親金錢的內疚感。她看著過百個相架,一邊眷戀父親,另一邊又感到焦慮,怕母親責備,心情非常忐忑、不安,所以經常哭泣。

治療師建議生父母共同承諾多找時間與女兒溝通。即使生父在大陸工作,也可用互聯網互相溝通,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分享心事,從而改善父女關係。阿翠亦向母親承諾不再偷竊,並要控制購買相架的慾望。除了不想負刑事責任外,自己亦不想讓父母擔心和傷心。後父也同意多關心阿翠,鞏固現存的家庭關係。最後,治療師給予生父母的目標就是「雖然不能成為一對夫婦,亦可以努力作一對成功的父母」。

父母離婚對子女所衍生的問題,的確不是容易處理的。夫婦在考慮離婚之前,萬望三思!如有需要,可尋求婚姻輔導協助。

Woman’s Mind論盡港童訪問:拆解女性鍾情手袋之謎

為何手袋令女性一見傾心?為何女性對手袋情有獨鍾?為何女性有袋萬事足?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及家庭治療師 康志敏女士為大家講解「零售療法」。
Woman’s Mind論盡港童訪問:拆解女性鍾情手袋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