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154 月
情緒「爆煲」的兒子

情緒「爆煲」的兒子

軒仔個子高大,身材略胖,是個平時說話不多的十五歲獨生子。父在深圳工作,假日回港與家人相聚,平時因不常在兩母子身邊,感到掛念他們。母曾患產後抑鬱,易出現情緒波動。

母在街市賣菜,工作時間長,每天軒仔獨自一人留在家。母表示珍惜與子相處,在假日父亦會多與子一起,以彌補平時聚少離多的境況。如果財政容許,父母會盡力滿足子的物質需要。有時軒仔像小孩子一樣無理取閙,同母鬥氣,不肯出房門,母就自動送飯餸入房,哄他吃下,生怕他餓壞。

軒仔就讀中四,成績中上,為人欠主動,在班中結織不到知心朋友,與同學關係差。曾有數次在課堂中大聲尖叫,情緒不穩定,瞬間處於大上大落的狀態。當他醒覺自己失儀時,就會盡快平復過來。事後,老師嘗試了解事情,他總是投訴有兩位同學在堂上經常取笑他肥胖,讓他出醜。老師曾經透過他的文章得知,他原來是孤單寂寞,埋怨找不到朋友,且在意別人對他的批評。

軒仔希望專心讀書,所以較少參與課外活動,喜歡自己留在家温習。他在校內與老師偶爾談話,但只限於詢問與課堂有關的問題。目前,父母最憂慮軒仔甚少朋友,情緒易衝動,憂心他將來的社交發展。然而,他從未接受輔導。

母與子──糾纏不清的依附關係

家庭應是一個讓孩子感到安全,學習與人溝通的地方。若他在大人眼中永遠被認定是一個未長大的小孩,行為及心態便很難正常成長。因父母無暇在家,欠缺親子時間,軒仔未能掌握正確渠道與父母溝通。而且,他是父母唯一的兒子,父母不知不覺長期把他當「小孩」般疼愛,只滿足物質需要;造成他自我中心,亦不懂與朋輩相處。

父在深圳工作,表示記掛兩母子。同樣,軒仔理應記掛父,可能礙於少説話,未懂表達自己。唯母要兼任父職教養軒仔,他與母關係亦較父密切。母情緒反覆無常,軒仔不懂處理母的情緒,只有將情緒壓抑,加上缺乏朋友傾訴,對母又愛又恨,與母有糾纏不清的「依附」關係。

缺乏手足系統的家庭

軒仔是獨生子,因缺乏手足互動的關係,父母較易成為軒仔模仿的對象。雖然他知道母情緒起伏不定是不理想,無意中又會學習母負面情緒的宣洩方式。平日在家憤怒的情緒通過壓抑收藏起來,在校內被同學欺負時,就將積壓的情緒爆發出來。況且,父母未能與軒仔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他在校亦未懂與朋輩建立平等關係,更遑論可以結交到知己。

 重新訂父母與子界限

軒仔深得家人愛錫,卻因父母角色失衡而欠正面影響。父母首先應多欣賞並讚揚軒仔勤奮向上,只是未掌握有效方法表達愛護身旁的人。

鼓勵加強父與子關係,讓父尋找多點親子時間。在結構家庭治療中,若要改善糾纏不清的母子關係,先要糾正母視子為一個未長大「小孩」的情懷。讓父母明白他倆是家庭的「上層」架構,父與母連結一起,同心協力引導兒子走出困局。以免孩子彷似與母平起平坐,不分尊卑地與母互相指罵及發洩。提議母主動與父建立一種可互相依靠,又合拍的夫婦關係。嘗試讓母主動約會父子,一家假日出外郊遊,多傾聽子的心聲。

重建父與「青春期」兒子關係

十五歲的軒仔正值青春期,開始探索自我形象,對自己生理及身體發育成長有疑問時,便想找父詢問。可惜父未能經常陪伴,也沒有鼓勵互相多溝通,軒仔便只好將疑難收藏;加上朋友少,缺乏傾訴對象, 以致未能成功建立自我認同感。

提議父用網上平台,與子互相聯繫,可分享自己青少年時的經驗,給予適當指導,提升子的身份認同感,並促進父子結連。父與子建立關係,是母不能代勞的。

情緒管理

平日孩子常盯著母,母情緒因情緒病而起跌,子在意母的情緒變化,引致子也轉成暴躁。母的情緒失控,子的反應更變本加厲至「爆煲」,造成惡性循環。建議讓母子反思,情緒失控及語言暴力是無助改善關係的。應用情緒管理, 首先學習認識並接納自己的情緒,找尋有效的舒緩;心平氣和地處理衝突,提醒母要盡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或可能需要藥物去配合心理輔導。

建立良好朋輩關係

在家軒仔感到孤單及無力,亦未能學到同朋輩建立適當的關係,導致他在校被欺凌。老師可適當地提醒該兩位同學,不應取笑他,可以請軒仔擔任副班長角色,透過多與同學互動,慢慢融入當中。

可幸的是軒仔成績達到中上水平,在老師面前較多發揮自己,能爭取老師及同學的認同及肯定,來填補自己心靈和社交的無力感。鼓勵軒仔參與課外活動,例如:話劇、讀書會、寫作比賽及球隊,擴濶社交圈子,結交多些朋友,從成功經驗中強化自信,達至雙贏。

免費查詢及聯絡:9703 3255(按此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