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1710 月
如何讓孩子坦然面對尷尬埸面?

如何讓孩子坦然面對尷尬埸面?

你們的孩子曾經因穿衣服前後倒轉、扣錯鈕扣、表演時將歌詞唱錯、在校制朗誦比賽表現失準、或在校內口試作答時詞不達意等原因,而感到即時尷尬或無地自容。事後,估計孩子會對這些在公眾場所犯的小錯誤耿耿於懷,導致心情低落,有可能導致日後面對同類的事情失去信心,你們為此局面,難免有點束手無策!


聚光燈效應Spotlight Effect 

以上情境就如心理學原理的「聚光燈效應」(Spotlight Effect),硏究員在實驗時:讓一青年人穿著一件與當事人身份及氣質不符的幼氣卡通公仔T-shirt,進入一間有5個人的房間,事後穿T-shirt的當事人以為有高達百分之五十人的目光投射向自己身上而尷尬不已。然而,專家詢問在房間內的5個人,則僅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人注意到他的衣著。
從以上硏究啓發到因當事人做了尷尬的行為,而錯誤解讀到其他人會著意地發現自己的尷尬行為,因此錯誤推論到其他人或許會取笑自己,甚至當事人為自己貼上負面評價的標籤。再者,當事人為害怕自己的尷尬行為在眾人面前再出醜,引發日後變得多疑及憂心。據研究統計,別人對當事人的注意程度,只有當事人自以為應該有的注意程度所佔比重的一半。況且,別人就算注意到當事人的尷尬行為,事後可能很快就遺忘,因為人們只會關注一些跟自身有連結的事,所以沒太多人像當事人那樣關注他的出醜行為,多數人根本不會在意與自己連不上關係的事情。誠然,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事後產生的負面情緒源於當事人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大而已。

籃球主將重出江湖

筆者曾有一個案,案主是一名13歲男同學A,為籃球隊主將之一,入球無數。可惜,他在一次比賽的決勝負環節,入球失誤,事後他責備自己牽連到其他隊友輸了該埸賽事。並感到自責和內疚,並傾向運用「轉牛角尖」的不理性思維去解讀自己的投籃失誤為未夠盡力,隨後A同學藉詞自己患病,需要暫時退出球隊。事後,球隊作賽時,可能因失去這位主將而連番失誤,於是隊長連同隊友前來探望A同學,榮邀他再參賽,那時A同學雖然很感動,但實在對自己的球技沒太大信心,最後決定將整件事的真正原因和盤托出。他萬萬意想不到的是過半數的隊友已忘記他在當刻的失準,此外,接近兩成的隊友完全記不起他的失誤,即使只得另外兩成左右的隊友有印象他的投球失準,隊員不單沒對A同學有任何怨言,還反過來安慰他投球失準是經常發生的事,不用內疚。他們只記起A同學多次為球隊取勝,所以希望他「重出江湖」。A同學才仿然大悟,亦感到欣慰,原來自己是這麼值得隊友讚賞的隊員。


阻礙孩子迎難而上的心

從A同學的事例中,你們可以再一次引證這個聚光燈效應,像以偏概全的現象一樣,帶來這孩子的負面效應影響到他對人、對事帶來錯誤判斷及刻意逃避再打球,差點失去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及阻礙這孩子培養迎難而上的心。

惡性偱環 
孩子常認為旁人在關注自己,而因說錯話、表錯情感到困窘,或許在事前因錯誤判斷別人會在進行過程中作出比預期多的批評,而間接影響到即場的水準,讓事情由原本孩子應該有較佳表現的水平,而不幸跌入失準的表現狀態裡,讓孩子感到失望及難以接受自己失準的結果,帶來日後變得逃避再去面對同一場合,形成惡性偱環。事實上,一般人在意自己甚於他人,所以你們可以用這效應對孩子講解,安慰他們放輕鬆點,不用過度解讀。

這現象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孩子停止將自己的問題放大,或可轉移注意力,嘗試心理調節自己的呼吸,深呼吸數次,再勇敢地將原先負面的想法停止,提醒自己別人的注意力並不在孩子身上,其次孩子需要調節自己的情緒到正面思維,例如你們可用以前孩子的成功例子來鼓勵此時此刻的他們,讓正面思維驅使自己盡快恢復狀態。何況,尷尬行為只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一定可以跨過的。既然孩子從聚光燈效應中,明白到其他人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自己身上,那麼孩子做錯事後,又何必太介懷呢!



本文章亦同時刊登於 EVI兒童教育資訊網 如何讓孩子坦然面對尷尬埸面?

免費查詢及聯絡:9703 3255(按此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