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234 月

逾半成人認有拖延習慣?拆解拖延症5大類!

你是否時常明白自己有事情需要做,不能拖延,卻又一再拖延?因而感到內疚,覺得自己小小事情亦做不好。其實這種情況當今十分普遍,而拖延的原因除了懶惰,其實亦可能是有抑鬱症或完美主義等心理因素!現在讓我們為你講解拖延症5大類!

Q:什麽是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指的是人們在面對任務或責任時,無法有效地開始或完成任務,而是傾向於推遲或延遲處理事情。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個人的工作效率低下,自我價值感降低,甚至可能導致焦慮、壓力和抑鬱等問題。拖延症的原因可能包括缺乏自律和動力、對任務的恐懼、自我懷疑和不安全感等。

Q:拖延症分為哪幾類?

第一類是認知偏差。通常人們認為大部分事情沒有急迫性,例如整理房間等,都認為不馬上做不會有什麼危害。心理學上有個理論為時間折扣,意思指人們傾向眼前的事物而非長遠規劃的事務,通常時間壓力越遠的事,越可能被忽略。

第二類是難以起步型,有時工作太複雜導致不知道如何開始,人們傾向選擇逃避,忙其他的事。這種拖延不是因為懶惰,而是為了逃避因為無法處理的負面情緒,可稱為「效率拖延症」。

第三類是完美主義型,有些人會因為害怕失敗,所以選擇在失敗前便放棄,索性不做。因為標準太高,認為努力亦不能達到心中效果,這種情況比較容易發生在完美主義者身上。

第四類是「臨急抱佛腳」型。有些人對做事情比較有經驗,過往曾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在時間壓力下結果做得更好,相對喜歡拖延到最後一刻才開始事務。

最後一類是懶散分心型,容易分心。這類人一般不能面對誘惑,自律性低,容易分心。在做事務前會把娛樂放在前面,例如學生做功課做到一半開始打機。


免費查詢及聯絡:9703 3255(按此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