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22Jan

婚姻還可靠嗎?

有些人說婚姻是戀愛的墳墓,因為結婚後會被生活和現實壓垮了浪漫,加上近年離婚率持續上升,今天就談談婚姻在現今還可靠嗎? Q1: 為什麼近年離婚的人越來越多? A: 因為現今社會的愛情觀念越來越開放,合則來不合則去,對傳統道德的重視程度下降,因此有些夫妻出現婚外情、出軌,令夫妻關係破裂和出現矛盾,有可能導致離婚。 Q2: 既然離婚率持續上升,婚姻還可以帶來快樂嗎? A: 可以,因為社會進步,人們對婚姻的期望提高,在一段婚姻中想要滿足的需求亦更多,當需求被滿足時,快樂和幸福感便會提升,因此婚姻的質量和滿意度實際上相對於數十年前大大提升了。 Q3: 若然還想挽救婚姻,出現問題時可以怎樣解決? A: 可以向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尋求協助,能透過輔導,修復和重建夫妻關係,令感情和婚姻都可以更長久。

Read More
212022Jan

婚姻中的迷思

有些想法令夫妻在婚姻裏也走不出來,有哪些迷思容易令人在婚姻中觸礁? Q1: 經常黏在一起就可以跟另一半關係更好? A: 未必,因為有些人較喜歡獨處,即使與伴侶再親密仍需要有獨處的時間,適度的空間不但能活化婚姻,也能讓兩人的相處更自在,因此獨處和親密其實都有助夫妻的關係,在婚姻中能增加幸福感,兩者在婚姻生活中都不可或缺。 Q2: 夫妻間不應該有祕密? A: 不是,對另一半當然在大事上不應該隱瞞,但一些會讓另一半誤會吃醋,但對夫妻關係無益的事其實不必說出口,善意過濾說話的內容更有助維繫夫妻關係。 Q3: 應該讓長輩加入爭論嗎? A: 不應該,第三者的加入只會令事情變得更複雜,尤其是長輩出面,很大機會會想保護自己的孩子和為他們出頭,不但未能解決夫妻本身的問題,更容易令姻親產生衝突,有需要時應尋求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的協助。

Read More
212022Jan

另一半出軌是可以避免的嗎?

有人說男人「偷食」是天性,但其實每段關係都可以靠雙方一起維繫,今天就來看看我們能否避免另一半出軌。 Q1: 如果家庭關係良好,可以減低另一半出軌的機會嗎? A: 要根據另一半的性格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如果另一半是個追求刺激感的人,即使家庭和婚姻已經幸福美滿,也有可能因為結婚已久而開始厭倦,當想嘗試一下不同的刺激,便較大機會會出軌, Q2: 在婚姻中保持新鮮感可以有助「留住」另一半嗎? A: 可以,當夫妻結婚時間越來越長,由從前拍拖每天都是熱戀期,從情人變成家人,愛情可能會開始變淡,當缺乏新鮮感便會想找其他人得到慰藉,因此,如果能在婚後依然充滿驚喜和新鮮感,便可以減低另一半出軌的機會。 Q3: 如果妻子條件好,丈夫就不會出軌嗎? A: 未必,即使妻子已經外表漂亮、性格溫柔大方,但相處時間漸久,再美貌都有可能開始厭倦,或在知道對方的缺點後開始嫌棄,便會想尋找新鮮感,甚至找一個條件不如妻子的對象出軌。 Q4: 曾經出軌就一定會再次出軌嗎? A: 要視乎出軌後怎樣處理,如果雙方有良好溝通和承諾,或有尋求家庭治療輔導的協助,幫忙改善夫妻關係,便可以有效減少再次出軌的可能性。

Read More
212022Jan

離婚真的是正確的選擇?

婚姻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經營關係,兩個從前成長和生活環境不同的人走到一起,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正常不過,真的應該因為一些可解決的事而離婚嗎? Q1: 要走到離婚這一步嗎? A: 當有離婚的念頭時,可以先想一想當初互相吸引的地方、對方的優點,在結婚後有沒有花時間了解過對方的感受?在出現不滿時有沒有嘗試改善呢?有些夫妻會選擇先簽署分居協議,在冷靜期後再作決定,若然大家都願意一起努力,不妨再花點時間改善,考慮清楚才決定是否離婚吧。 Q2: 婚姻關係破裂對夫妻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A: 會直接損害生理或心理健康,因為緊張的關係會為雙方帶來壓力和負面情緒,亦可能令夫妻減低自信心、安全感和自我價值,在遇到困難時,可以尋求婚姻輔導的協助。 Q3: 除了夫妻,離婚對子女也會帶來什麼影響? A: 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因為較少與家庭成員有親密互動,難以跟他人建立信任和安全感,亦容易出現行為和情緒問題,長遠地造成心理創傷,在成長過程中會因為對親子關係而擔憂,感到迷失或變得反叛,容易被負面情緒困擾,或需要接受心理輔導。 Q4: 若然真的決定離婚,又有什麼需要處理? A: 除了要處理繁複的離婚程序,亦要經過家事法庭審批,特別子女撫養權和夫婦財產分配,有必要時家庭輔導可以提供幫助,減少父母離婚對子女的影響。

Read More
212022Jan

婚姻中出現婚外情

雖然每對夫妻都希望能和另一半共諧白首,相信自己能忠於伴侶,但不少婚姻中依然有婚外情的出現,今天便講講當不幸發生婚外情時該怎樣應對。 Q1: 有甚麼因素會導致婚外情的出現? A:  當伴侶難以成為傾訴對象,而且未能與朋友分擔時,尤其男性與女性不同,男性甚少會跟同性朋友傾訴心事,因此一旦對婚姻感到不滿,加上過份壓抑情緒,未能有途徑宣洩,一不小心便容易出現婚外情。 Q2: 該如何面對另一半出現婚外情? A: 首先心態上該明白除了伴侶,身邊還有親人、朋友或子女的陪伴,有需要時可以跟他們傾訴,或者可以尋求專業輔導,例如心理輔導,經過專業協調,可以調整對自己和子女帶來的負面影響。 Q3: 如何向子女解釋父母離婚的情況? A: 可以直接讓他們明白父母相處和溝通上出現問題,而不是因為子女的行為影響父母關係,同時父母離異對他們不會造成影響,他們依然能和父母保持正面的關係和聯繫,有必要時應尋求家庭輔導的幫助。

Read More
202020May

喪親哀傷 — 痛而不鬱

婚姻親子輔導室 在疫情中,大家帶口罩、勤洗手、在家工作/進食,及避免去人煙稠密的地方,都是為了自身和家人減低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因為大家明白一旦染病,小則大病一場,嚴重的可能喪掉性命。每個人都愛惜生命,不想經歷生離死別的肝腸寸斷。 人對失去摯愛親友會有不同情緖反應,緬懷已故親人的一顰一笑、氣味、相片、話語、共同經歷的人和事。已故親友在逝世之前一刻的憔悴容顏或最後一句說話,都能勾起喪親者思潮起伏及難捨難離的情懷。如果已故親人是突然死亡、遇上天災、被虐殺,或是生昔隱藏對逝世者的舊恨仍未能復和,以及短期的親友相繼死亡等等,可能令喪親者的哀傷期延長。 幾年前,有個女兒接到父親心臟病發要馬上進入深切治療病房的消息時,心裡一沉,回想在短短幾個月內,父親已經是第二次入院,這次情況比上次更嚴重,已心知不妙,匆忙地到醫院了解病情,聽到醫生勸喻家人要有心理準備,結果兩天後父親便離世。最可惜的是,女兒連父親最後一面也未能來得及看到,她面對這個來得迅速和沉重的消息,就像是整個世界要塌下來一樣。在認知反應中,看到父親面部蒼白,笑臉不再,呼吸停止的時刻,雖然站在旁邊,卻感到相隔很遠,她彷彿有千言萬語想同父親傾訴,卻永遠沒有機會在他面前親口表達對父親的不捨,心情非常複雜,真是筆墨所不能表達,不知所措、不安、自責、哀傷、麻木、掛念的情緒一湧而來,慨嘆生命可以這麼快的消逝。 這女兒正是經歷父親患病隨即陷入昏迷,在短速的三天便迅速離世。輔導員或身邊的親友明白到女兒欠缺心理準備去接受父親突然離世消息,她經歷的哀傷調適期的首段是對接到逝世消息的震驚,覺得難以接受,甚至會有否定事實的反應。此時協助女兒舒緩情緒困擾,聆聽和陪伴非常重要。到達第二階段是極度悲痛,在會面時,多理解她的情緒反覆波動,時而懷念父親生前的點滴, 亦有時困擾地躲在家中,一言不發。在最後階段,讓女兒願意接受父親離逝的事實, 繼而慢慢令女兒放下傷痛的擔子,走出父親離去的哀傷,懂得善待及愛惜自己,逐步重新投入正常的生活。 喪親的哀傷程度是因人而異,有些人會將情緒收藏起來,在夜闌人靜獨處時,才會表露出來,或是喪親者過分將哀傷情緒壓抑及逃避,而身邊的親人誤以為喪親者已經自行療癒,這可能成為日後潛伏在喪親者情緒上的隱形炸彈。然而較容易覺察的哀傷期的生理及行為表徵是情緒低落、飲食失調、失眠、惡夢、對事物失去興趣、反覆掛念已故親友或渴求與死者重逢、甚或會在幻覺中與死者對話等等。 哀傷反應是喪親後的正常情緖, 經歷與抑鬱有別。多數喪親者得到親友的關懷及陪伴,會自我修復,如上述的情況持續六個月未有舒緩跡象,不能掉以輕心,請盡快尋求輔導,解開情緒上的心結,減低產生抑鬱症的可能性。

Read More
212019May

「拖延蟲」作怪怎麼辦?

「我要教導你,指示你應走的路;我要勸戒你,我的眼睛看顧你。」 《聖經新譯本》〈詩篇32﹕8〉 在這個家庭敎養中,父母未能合作管教孩子,因原生家庭遺留下來的不良觀念, 深深地影響現在的家庭。日後,希望這對夫婦可以吸收經驗,切記因寵愛一方,而忽略對兒女的愛䕶應一視同仁,希望父母努力作子女的良好典範,讓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長。 文﹕康志敏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及家庭治療師編輯﹕謝芳 明仔是個12歲的小六生,與就讀中二,成績卓越的家姐和父母一起居住。他平時喜歡踢足球和看卡通影片。明仔是母親的心肝寶貝,在家排行最小,甚得家中三位成員的寵愛,大家溝通方式像平輩一樣,不分尊卑,有時他亦會「恃寵生嬌」,會要求以母親陪伴在旁才願意做功課作條件,時常投訴功課多,邊做邊問,否則,他的大腦便關機,腦停手又停,彷彿做功課是母親的責任。雖然父親工作繁忙,但看到這現象不合常態,有向太太提出,卻反成了夫婦的吵架焦點,丈夫只能無奈地在旁嘆氣。 今年開學後,父母親覺得兩姐弟已經長大,與先生商量後,決定出來做全職工作,以幫補家計,讓大家改善生活質素。可惜,自媽媽出外工作後,明仔變得沉默寡言與媽咪距離愈來愈遠,除了未能完成多份欠交的功課,在學校更經常發白日夢,老師發現明仔不留心聽書及欠交功課情況嚴重,分別要求明仔取消午飯自由時間及留堂去完成功課,但是舊的功課仍然堆積如山,新的也湧現,令他吃不消,失去應有的學習興趣,學業成績一落千丈,有些科目由中上變成不合格。老師將明仔學業近況告知他的父母親,希望能夠找出解決方法。父母經過商量後,決定尋求家庭治療。 家庭系統 在家庭系統裡,明仔是家中的「王子」, 雖是最年幼的孩子,但在家中卻最有話事權,可以對其他家庭成員呼風換雨,權力比父母還強大,脾氣亦相當大,像「無王管」。 明仔獲得父母和姐姐的關愛,可惜從來只有收取別人對他的愛,而他往往欠缺付出愛心去關懷别人,造成傾向用自我中心思維的處事方法。 成長階段 Developmental Stage 明仔的成長階段好像停留在五歲的幼童一般,用淘氣的行為去對抗父母,撒嬌地討母親的愛,源自於他誤會母親選擇出外工作,是因為她不再愛自己。於是,他藉著頑皮的表現,希望獲得母親對他多些關心及留意,或許母親會為他改變,取消出外工作的決定,繼續留在他身邊陪伴他。 原生家庭的影響 經過治療師深入了解,才得悉母親本來是國內學校一名高材生,由於明仔祖父母重男輕女,要求母親放棄求學機會出來工作,讓她的弟弟可以繼續學業。從此,母親為此事耿耿於懷,希望將自己讀書的心願、及追求知識的理想承傳到自己兒子身上,可惜期望變失望,母親察覺這樣的教養方法存在隱患。經輔導後,母親先向父親道歉,明白到自己未能誠懇地接受丈夫的育兒意見,導致寵壞了明仔,並邀請丈夫以後多向她提意見,日後共同敎養明仔。此時,她嘗試聯同丈夫向明仔清楚講述,自己因過分緊張明仔的學業,誤以為百般遷就他,便可以讓他勤力讀書,低估了明仔的依頼及推卸責任的嚴重性。 定立清楚的界線 (Boundary) 在輔導過程中,讓明仔明白自己是有能力的12歲大男孩,父母重新向兒子講述,每個學生的基本的責任是在規定時間內,自行完成功課,相信兒子能夠停止依頼母親的陪伴做作業。父母親在兒子面前一同承諾對兒子的愛,沒有因為他的學業成績起落而改變,並向他和女兒一起解釋清楚,母親出外工作的需要。其實,父母親清楚了解兒子是個「醒目仔」,如果認真投入讀書,停止做拖延蟲及依賴母親陪伴,是完全有獨立能力配合學校的學習進度,並盼望大女兒能夠協助母親跟進弟弟功課。 明仔從小不懂主動與別的小朋友接觸,欠缺社交技巧,而父母亦沒有努力培養明仔的責任感。久而久之,在校較困難去結交到知己。幸運地,他喜歡玩足球,在校隊也可結交有共同興趣的同學,他又可以訓練到團隊精神。亦可藉著團隊的協作,讓他找到自己的凝聚力和目標。

Read More
212018Feb
離婚的考慮

離婚的考慮

離婚 — 是否真的要走到這一步 婚姻的破裂會直接或間接危害健康,緊張的婚姻關係亦經常會帶來夫婦之間的壓力,如處理不宜,會影響身體或心理,亦會減低自信心,安全感同自我價值。夫婦如何能認真考慮是否應走到離婚這一步呢?大家先界定夫婦的離婚原因不涉及家暴及虐待的因素。如發現這兩樣情況存在,應盡早尋求專業機構協助。要步入考慮離婚,首先夫婦細想當初如何互相吸引呢? 每天有沒有抽㸃時間傾聽對方的心聲嗎?相方是否定時製造親密的時光嗎?不少夫妻會抱怨平日忙得連八小時充足睡眠也開始感到奢侈,  那有時間傾聽結婚相當時間的伴侶心聲呢?大家可願意嘗試努力改善一段日子,再考慮離婚吧? 離婚如何影響子女心態 有時二人婚姻走到焦頭爛額,可能同子女有關連, 父母將畢生的精力投放在教養子女上,因两個原生家庭教養孩子方法不同,如夫婦能互補不足,大可得心應手地去解決疑難, 若各走極端,夫妻關係會受到傷害,最終結局會不會因為子女的關係而修補呢?孕育子女多是夫婦組織一個家必經過程,家是個人早期成長,培養個人品格的地方。自子女出世,透過家庭成員親密互動,建立對人的信任及安全感。若是單親家庭,會對無辜孩子有不良影響,導致行為與情緒問題,是長期心理創傷,子女會為失去父或母一方感到傷感,擔憂親子關係的變化而變得迷失或反叛。有的會在父母離婚後步向復元,又有子女變得發展後退或緩慢,有子女初時在適應上看似無問題,但在青春期中有負面情緒,會自卑,焦慮,憂鬱,學業成績後退或早熟。其實每個孩子在適應父母離婚過程,會隨著自身抗壓能力,與父母過往依附關係或朋輩支持, 各有不同結果,所以因離婚造成傷害,不只是夫婦,亦涉及到子女, 以至雙方家庭成員,經歷家庭解體及重組,夫婦在決擇離婚,要深思熟慮。 婚外情 忙碌大可能是婚姻的重要絆腳石,如果夫婦因為忙碌導至而壓力喘不過氣,希望回家享受溫暖的家庭生活,那麼你們家庭溫暖嗎?多數婚外情的夫妻都未能預測到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許相信自己會忠於配偶,如果是這樣, 婚外情又怎會會發生呢?夫妻爭執是家常便飯,若他們感到原生家庭成員不便成為傾訴對象,此時同性朋友在夫妻關係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妻子較容易將自己感受向同性朋友表達,但丈夫與同性朋友相處時,往往只談論一些搔不着癢處話題,要一段時間,才將自己內心世界坦白地與同性朋友分擔。若未能將婚姻不快淡化,就有機會壓抑過來,婚外情一不小心,便會發生。如經歷過婚外情一方願意修補關係,不再與第三者來往, 承諾與配偶坦承溝去拯救婚姻,答允不再發生婚外情。此時受傷害一方,或許仍衝動提出離婚,若可停下來為子女將來發展和對人的信任上思想,減少抱怨或放下對從一而終婚姻的期望,嘗試退一步將包袱放低,避免重覆讓婚姻關係持續帶來負面影響。因受傷一方缺乏安全感,難與配偶愛火重燃,這樣的心魔,確實要調整心態,避免向婚外情一方作出不信任的挑戰,以免離婚警號再度重燃。 家庭輔導 如雙方以為長期爭執是小事,那就小看第三者的威力。大家要了解沒有夫婦會天生對婚外情有免疫基因。感情要培養,婚姻需要經營及長久的委身,離婚是不能意氣用事。離婚程序真不簡單,要經家事法庭審批,特別子女撫養權及夫婦財產分配,有夫妻離婚之前選擇簽處分居協議來個冷靜期,再審視應否踏出離婚一歩。要界定婚姻障礙能否跨越,不妨找家庭輔導幫助。若經專業協調,有時離婚亦可令緊張婚姻關係得以解決,單親子女在破碎家庭的影響可以得到調整。最後,離婚需要認真地考慮,以免有可能禍及下一代。 References:- 1) Hetherington, E. M. Divorce: A child’s perspective.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 34, 851-858. 2) Wallerstein, J. S. & Kelly, J.B. (2008).  Surviving the breakup: how children and parents cope with divorce.       N.Y. : Basic Book….

Read More